财新网
返回

聚焦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塑造

2012年04月18日 17:55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2011年9月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吴晓华,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董事长魏家福,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到会并发表演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包括TCL集团、联想集团在内的一批中国企业也随着中国经济成长逐步实现了公司化成长、集团化发展、股份制上市、全球化布局等战略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肩负着特殊使命和任务,中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面临着在全球产业格局不断动荡的情况下能否顺利转型的严峻挑战和成长瓶颈。中国企业能否在“十二五”时期找到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新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乃至国家全球竞争力构造的关键问题。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现在到了关键时刻,全球经济正在进行新的调整,为中国企业新的崛起,提供了空间和创造了机会,中国进入世界500强,大部分是资源垄断行业,像TCL这样的制造企业,进入500强的还很少,而制造性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是中国建立全球化生产体系的重要环节。过去三十年来,我国是引进,然后利用这个低成本的优势,加工、组装这种形势,现在需要走出去,然后培育自身的局部优势,来创造自己的品牌,然后走出去,这两个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不具有绝对优势,局部优势不是本钱,但可以把走出去的过程作为提升自己的过程。如何利用并购的手段,取得这种战略性资源非常重要。企业要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并购一些国外的研发机构,企业要进行规模化、商业化生产,可以购买一些闲置的生产能力。但要形成国际化的运营能力,人才是不能忽略的关键要素之一,一定要更好的利用管理人员本土化,才能真正诞生国际化的中国企业。

  作为中国国际化企业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研讨会上分享了TCL三十年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发布了企业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力战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李东生董事长提出基于“三个能力”的立体发展战略模型。新的TCL立体发展战略模型以工业能力、技术能力、全球化运营能力为根基,构筑TCL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框架,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工业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技术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全球化运营能力则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有关如何塑造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问题,李东生董事长表示:下一个十年,属于战略驱动的十年。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处在新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的转折点,未来的十年将是战略制胜的关键时刻。TCL集团的全球竞争力战略将从三个方面全面实施:一是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工业能力和技术创新积累,向产业链高价值环节渗透或转型,同时紧跟新型商业形态,致力4C融合,突出内容及服务优势,全力向国内数字家庭与智能化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方向发展。二是持续提升核心业务的产业地位、构筑业务在国内乃至全球领先优势,并依托业务优势和相关衍生资源,向多元化领域扩张。三是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路线,布局和整合全球资源,建立良好的全球化文化与组织,有条件、多模式、分阶段地进入全球各层次市场。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肯定。吴敬琏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而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根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要依靠企业的发展壮大,依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环境和体制,使得企业能够有创新的压力、动力和能力。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需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出变革,做出努力。提高效率最核心的内容是技术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那么企业怎么才能够自己愿意去创新,有能力创新,能够实现创造呢?——我觉得这“三个力”最重要,要有压力、动力、能力。我认为像TCL那样、像华为那样的企业,敢于走出去闯一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于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分享到 手机碎片接口 手机碎片接口

相关新闻

财新网 手机碎片接口 微信号:caixinwang